乐鱼官网入口,顾家寻找家居企业的生存新范式
16世纪,为了开辟欧洲通往亚洲的新航道,无数探险家驾驶着帆船驶入北极圈的浓雾。那时,没有人知道脚下的路线是否真能通向传说中的“北方黄金水道”。这场长达两个多世纪的探索,起初被视为徒劳尝试。直到19世纪中叶,第一条航道走通,人类才打开北极贸易的大门,世界贸易的版图也因此改写。
历史长河里,影响未来走向的成就往往萌芽于一些看似徒劳的探索,我想在生意场上同样如此。聚光灯永远只照耀那些取得成功的明星企业,但那些在迷雾中酝酿的巨变同样值得关注。
在行业整体低迷的背景下,顾家不仅实现规模持续扩张,盈利能力、现金流等核心经营指标也同步优化。
要知道,家居是依托房地产发展的行业,过去20年的野蛮生长掩盖了许多问题。行业集中度极低、链条繁杂分散,也不像科技企业有所谓的技术壁垒,大量白牌、贴牌公司占据市场,质量参差不齐。
现在进入存量时代,传统依赖新房市场的增长逻辑失效,这些问题逐渐暴露,家居企业也来到了十字路口。高端市场容量有限,大众市场价格战激烈,企业利润承压。这一洗牌里,企业集体面临转型的挑战。
整个行业仿佛在浓雾中行军,看不清方向,只能凭着惯性缓慢前行。而面对那座名为“旧商业模式”的坚固堡垒,顾家正以一场静默且坚定的“战略登陆”突破困局。今天这篇文章,我将揭开它在浓雾背后的多年探索与自我重塑。
近些年,零售行业的一个重要课题,就是如何直面消费者。当传统的、单向的、缺乏互动的零售模式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,重塑模式成了企业的必答题。
鞋服行业巨头安踏通过 DTC 转型,带来了显著的业绩增长。2025年上半年,安踏集团营收385.4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14.3%,旗下所有品牌上半年收入均创新高。其中 DTC 占比近90%,并且随着 DTC 战略与“品牌+零售”策略的高效推进,各品牌在零售端的竞争力也显著提升。
安踏 DTC 转型的成绩让行业看到了信心。如今,这场对传统零售模式的根本性重塑,已经深入到许多更加传统的赛道。
顾家家居总裁李东来曾公开表示,家居行业的痛点在于“供给端是工业化不彻底,需求端是商品化不彻底”。
我认为症结是过去的发展模式高度依赖渠道,不能及时有效地满足用户需求。所以顾家的零售转型战略非常朴素,就是回归“以用户需求为原点”的增长逻辑乐鱼官网入口。
零售转型是一场以用户为中心的战略重构和深刻的数字化转型。顾家正在从传统的“批发思维”转向“零售思维”,尝试与消费者建立一种直接、持久、有价值的关系。
在过去的批发模式下,品牌距离用户较远,用户的消费喜好、购买习惯、决策周期都要靠大量的数据调研获取,很难快速反应和做出决策。而零售转型的底层支撑,是将数据作为核心资产,从而驱动用户购买全链路的升级。这意味着品牌需要构建强大的数字化中台和数据应用能力,来分析海量消费者数据。
顾家家居自行构建的 iKUKA 平台,就是其零售转型的支撑底座与核心引擎,结合用户运营、leyucom乐鱼官网零售分销、商品运营、仓配装服共五大系统,为业务提供标准化的系统数据支撑和判断。目前,顾家家居全国几千家门店的销售数据、库存情况、用户数据等,都已经接入统一系统,可以追踪到用户转化路径。
我通过顾家某城市经销商了解到,产品的仓储、配送、安装包括售后服务现在都由顾家工厂端负责,导购团队只负责提供门店体验、销售服务和订单下货。顾家正在以供应链 To C 履约和自建仓配装服团队做用户交付,这就相当于把复杂且需要基础设施建设的事情交给自己来做,让一线轻装上阵。
从顾家刚公布的数据看,目前其自建的区域仓已经有100家以上,零售覆盖率可以达到65%;供应链 To C 端履约,齐单交付满足率达到98%,现货快交覆盖零售额达到53%。交付和服务效率的持续优化,传导到用户端,则是用户净推荐值的逐年提升,NPS 同比提升0.92pct。
零售转型的本质,是用数字化手段重构人、货、场的关系,实现更高效的运营和更精准的用户触达。在传统模式根深蒂固,链条细碎复杂的家居行业,这场变革要来得更缓慢,也更需要决心和魄力。
全国2000多个经销商如毛细血管给品牌供能,也是品牌与用户连接的桥梁。如果按照传统模式把压力转嫁给经销商,结果大概率是一损俱损。在转型变革过程中,价值链中的所有要素都会进行重组,企业用直面用户的方式让价值链各环节变得更加透明,但这不代表要取缔经销商,他们仍然是价值链生态中重要的一环。
过去的增量时代,家居企业只需要把货卖给经销商就能赚钱。但在存量时代,用户资产才是企业的“油田”。企业必须离用户更近,通过研发创新提供更优质的产品,通过精细化运营提供优质的购物体验,才能真正积累用户资产。
在赚钱难的时候,大部分企业想的是降本增效。家居行业也出现“轻量化”趋势,包括减少线下门店、生产外包。但家居本质上是一个高价值、重体验、重决策、重服务的行业,过度做“轻”反而会离消费者越来越远,背离了转型的初衷。
但如果逆势做“重”,面临的将是短期内业绩与利润承压。这需要企业有长远的战略眼光、深厚的积淀、正确的方法和坚定的执行力。这条路很难,但总要有人走。作为行业头部的顾家家居没有逃避。
顾家用零售转型打造出一个新罗盘,让眼前的方向更加清晰。但要彻底冲出迷雾,不仅需要“罗盘”,还需要一艘弹药充足的大船。而战略品类,就是必不可少的弹药。
随着消费需求的升级,家居企业从单一产品的竞争,转向空间解决方案的竞争。但家居行业高度分散,品类细分,如果持续性跑马圈地扩品类,很容易让企业失焦,什么都做大概率会陷入无尽的内耗和价格战中。
亿欧智库预测,家居行业未来五年的年复合增长率约2.8%,至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5.17万亿,可见虽然行业现在整体承压,依然有增长机会。这些机会,就藏在细分品类里。
以全品类塑造生活方式是终点,战略品类则是途径。找到合适的大单品,从产品到空间、场景逐步建立,避免分散火力。这也是顾家打造战略品类的出发点。
顾家锚定客厅、卧室和定制三大空间,将功能沙发、床垫和定制作为战略品类,切入细分市场,寻找增量。2025年半年报显示,战略品类零售持续性增长,顾家功能零售增长超50%,定制零售订单增长13%,床垫“1号垫系列”零售增长50%+,整家渠道定制品类增长超60%。
我们从“功能沙发”这一品类切入,窥见顾家的战略品类发展方其实很简单,就是“围绕用户需求做产品创新”。
当企业的决策者真正站在用户角度思考这件事,就会发现家居不仅是物品,也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方式的向往。顾家在社媒爆火的产品“赫兹”功能沙发,便是在这样的理念下诞生的,上市一年就卖出3万套。最近几日,官方发布了升级后的赫兹沙发零重力 pro 版,“舒展零重力”技术从平衡、释压、伸展、承托包裹等方面带来全面提升,能够达到极致舒适和身心放松状态。
品类创新既不是简单的功能叠加,也不是华丽的噱头。真正有意义的创新,是基于经营理念的重塑和敢于进入“无人区”的魄力。
顾家对这款产品的升级不是在单一功能上卷参数,而是看见用户还没被满足的需求。新增独立支撑功能,让双人床也有自己的“独立空间”,不怕另一半翻身起床打扰。同时抑菌防螨,可以自由拆装、晾晒水洗,解决了床垫难以清洁的痛点,将睡眠舒适度提升到新高度。
2024年,11家定制家居企业营收全面下滑,顾家逆势上涨,定制家居业务实现营收9.92亿元,同比增长12.7%;2025年上半年定制零售订单保持增长态势。
上半年顾家推出的十大微场景解决方案:餐厨一体、客阳一体、萌宠阳台、多功能书房、音乐角、家庭图书馆、800库、冰箱零食柜、母婴飘窗、大女主衣帽间。每个方案都通过细微的设计,精准解决了家居生活中的痛点。
比如餐厨一体的岛台,将动线%,打破了厨房与其他空间的隔离感,转身便可融入客厅,让厨房不再是困住做饭者的“牢笼”。家庭图书馆的隐藏式收纳,可以塞进孩子的玩具,巧妙地化解育儿焦虑。大女主衣帽间的设计让衣帽间里不再是整理不完的杂乱衣服,而是妈妈们唤醒自我的“大女主剧场”。冰箱零食柜则用分层收纳法解决了零食过期还没吃的烦恼,让人在想放松时可以一键进入快乐追剧模式。
十大微场景的可贵之处并非颠覆的功能创新,而是对生活细节的精准捕捉。它让家务变得更简单,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有更多属于自我的时间,也看到了家庭中被忽视的情感需求,让家庭角色之外的“我”也有空间。
笼罩家居行业的这片迷雾中,除了“内忧”,还有“外患”。国内市场受困于旧的商业模式,国际市场则深受贸易战影响。对于顾家而言,全球化如同“第二战场”。它与第一战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,为后者输送资源,系统化提升转型效率。
顾家清晰地认识到,海外市场并非“救命稻草”。为了短期业绩增长而去打价格战,为了出海而开拓海外市场乐鱼官网入口,这些都不叫“转型”。正视眼前的困境,承认其根源在于主营业务的乏力,剖析问题自我重塑,才是真正的转型。
目前,顾家的业务覆盖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财报显示,外贸收入从2024年至今一直保持双位数增长,外贸床垫的国际市场业务实现超越行业平均的增速,跨境电商虽受到美国关税的一定影响,但仍保持增长态势。
一方面,进一步深化全球布局,离市场更近。聚焦北美、英国、西欧、澳洲、日韩、中东等战略市场,进一步推动了各项经营管理职能、人才队伍的本土化建设,有效提升本土化运营能力。
另一方面,完善海外制造基地布局,构建起更强大的供应体系,使得效率提升。海外制造基地总面积突破65万m²,全球产能跃升新台阶。越南主基地平福工厂提效30%+、新基地平阳工厂顺利投产,墨西哥工厂和美国工厂运营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。
同时,海外 OBM 业务稳健发展,KUKAHOME 品牌影响力得到逐步提升,上半年净开 KUKAHOME 品牌门店15家,累计达到43家。
顾家长期积淀的能力,使它能够抵御海外贸易战的影响。而海外本土化运营、供应链和品牌力的提升,与国内市场形成良性循环,提升转型效率,让顾家得以加速冲出迷雾。
值得注意的是,提升效率并不意味着一味加速。企业转型是一条漫长的路,冲得快很重要,冲得稳更重要。每一个重要的决策,细枝末节的变化,都依靠人来推动。一个高效、灵活、有韧性的组织,是提升效率不可或缺的稳固底座。
组织低效的元凶,莫过于复杂和分化。决策流程复杂冗长,各个部门目标利益不一致,导致企业的动作永远滞后于市场变化。为了彻底去除家族企业模式的弊病,顾家内部开展了一场深刻的组织变革。
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,顾家非生产类人员累计人均收入同比提升30%,人均利润比同比提升30%+。同时,效本费收获成效,生产效率持续提升,内外贸 KBS 成效凸显,UPPH(单位人时产能)平均同比提升20%+。
在决策层面,从董事会到执委会实行职业经理人管理模式,股东给予管理层充分的信任与授权,使其能够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进行战略规划。
充分授权让管理层可以迅速做出决策,在面对市场变化时迅速调整业务布局和发展方向。同时,各个事业部、事业本部的权力也在下放。各事业本部内部逐渐细分经营单元,同时把与业务经营强相关的职能进一步整合到各个事业部中。此外,完善的激励体制让企业上下目标一致,形成“价值创造、价值评价、价值分配”的闭环,最大化激发组织活力,提升组织运营效率。
组织能力是支撑战略目标达成的关键,组织运营模式能够适应战略变革的需求不断革新,这一点是顾家经过十几年的长期积累形成的治理优势。
回看顾家的转型之路,我发现它的战略是“不讨好的”。无论是 To C 交付,还是功能品类的发展,都需要巨大的投入,在短期内使业绩承压。
2019年,顾家营收达到110.94亿元,首次突破百亿规模。但从2022年起,顾家结束了长达二十余年的高增长,此后三年利润承压。
但顾家家居并没有选择短期内见效的方式。在行业下行,资金链紧张的情况下,管理层坚持走“难而正确”的路,终于在今年看到了阶段性成效。
2025年一季度,顾家实现营业收入49.14亿元,同比增长12.95%;净利润5.19亿元,同比增长23.53%,为全年开了一个好头。最新发布的半年报则给出了更好的答案。
2025年上半年,顾家营业收入98.01亿元,同比增长10.02%,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0.21亿元,同比增长13.89%;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.94亿元,同比增长71.89%。
从财报可以看出,顾家家居在实现规模持续扩张的同时,盈利能力、现金流等核心经营指标也在优化。转型中的投入都得到了回响,比如三大战略品类正在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。
尽管现在行业迷雾仍未消散,但我想,家居是承载人类对生活美好向往的行业。无论周期如何波动,向上的趋势不会变。
企业在迷雾中前行,阵痛不可避免。但这个时期,也是企业重塑自身,长出新能力的好机会。顾家家居的转型战略提供了一种新范式——回归朴素的商业逻辑,真正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,痛定思痛消除沉疴。然后找到自己的优势,先在一个细分市场中做到最好,同时保持长远的战略眼光。
但我想这不是穿越迷雾的唯一正确路径。因为每家企业的 DNA 不同,适合的路也不一样。但企业转型的精神是共通的,只有彻底打破重塑,才有新的机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