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鱼网,为什么现在企业家都想当“网红”?
前段时间,在一个汽车大会上,当别人都在聊产业发展、汽车技术、产品革新时,“红衣教主”周鸿祎给台下的企业家们分享的却是“怎么火”。
去年开始,明显发现出来“当网红”的企业家越来越多了。到今年甚至呈现出一个井喷的现象,乐鱼全站网页版登录入口汽车行业尤甚。3月以来,吉利李书福、奇瑞尹同跃、长城魏建军、长安朱华荣等车圈“董事长们”要么开直播,要么开微博,一方唱罢,一方登场,互联网上好不热闹。
哦对了,这里先说下,本文中的企业家IP、创始人IP指的是并非内容创业出身的企业创始人/管理者,所以刀姐、刘思毅、沈帅波等内容创作者在本文暂且不论。
我自己之所以从去年开始做账号,以及《思路说》这样的商业访谈内容,除了希望各种企业的成长故事能给大家带来启发以外,也期待这种面向公众的直接交流可以为公司价值提供助益。
这背后是用户跟企业的关系深度发生了改变。以前,尽管沟通上经历了从大水漫灌到精细化运营的转变,大多数企业和用户建立的还是基于产品和服务的浅层买卖关系。
但现在大家发现消费者越来越聪明和理性了,在一定程度的自我觉醒后,他们有了更强的个人观点和自主判断力,这个时候想要撬动他们的钱包,就应该获得他们真正的认同,即企业/品牌跟公众建立的是基于文化层面的深度心智关系。
由于广告法的一些限制,品牌平常做营销难免束手束脚,而企业家不同,他们可以更加大胆乐鱼网、自信,甚至“口出狂言”。
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个企业家IP的董明珠,曾经就说过“格力是世界上最好的空调,你不用格力,你就是傻瓜”。此话一出虽有争议,但也会引发大众好奇。大家就想啊,这么狂,我倒要看看你格力有什么本事。
这样一来,产品硬实力通过企业家的自信展示了,品牌又因为一把手的语出惊人获得了流量,这效果比做再多营销都好使。
他们的个人特质在消费者心中是可以直接转化成企业/品牌特质的,比如董明珠之于格力,雷军之于小米。
我主理的商业访谈《思路说》有一期对话了Bosie创始人刘光耀,他在抖音有350万粉丝。他说现在的品牌是需要有一定精神属性的,但一个服装品牌又很难天天去讲故事,创始人来做品牌的这个标签再好不过。
公司内其他的超级IP就很难达到这种个性化的、精神属性的效果。之前董宇辉和小编的小作文事件中,有粉丝就指责东方甄选背刺董宇辉。
可以看到,就算是机构内的超级个人IP,在大众眼中也是打工人和雇佣者的关系。而企业家和企业天然“一体”,一言一行都是公司代表,最适合做品牌的人格化身。
只是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。个性鲜明既是企业家IP能树立起来的前提,也可能是导致翻车的绊脚石。哪吒汽车CEO张勇在直播中跷二郎腿被网友截图与雷军对比,张勇气不过发文说网友是“舔狗”,结果引来口诛笔伐。事情最后以他道歉收场。
虽然现在哪儿哪儿都在鼓吹“做自己”,但出现在公众面前的企业家得把握个度,毕竟他们做IP可不是真为了在互联网上展现“自我”的,归根结底还是要为公司服务。
更深一层来看,放大企业影响力、赋能业务才是企业家IP的终极目标,甚至可以帮助整个公司实现转型需求。
这一点上,它的分支“企N代IP”表现得更加直接。洁丽雅集团创始人的孙子石展承,在抖音创作的短剧《毛巾帝国》一炮而红。贴合95后、00后兴趣的“霸总内容”不光让洁丽雅获得了高曝光,6月5号直播还拿下了带货总榜Top1,床上用品榜Top1,也算是一种品效合一了。
还有好利来的罗成,也一直在用“网红”身份为品牌、产品做传播。企N代当网红既满足了大众对“豪门”的窥探欲从而帮品牌获得流量,他们身上的年轻元素也能潜移默化地反哺公司。
日常的经营管理就足够让人精力透支了。但做IP没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,想要获得一些结果,势必要投入大量时间,持续输出。
在持续输出的过程中,还要不断思考,怎么去理解“流量”?怎么理解“网红”身份?产出的内容怎么去跟主营业务结合?
而且做IP也会因为目的的不同带来压力。有人想的是帮助企业放大影响力、增加一个渠道,也有的考虑通过IP商业化来帮公司增收。
比如刘光耀,现在更像是一个成长博主。像他这种是创始人的还好,如果是职业经理人或者初创团队之一的(稳定性远不及创始人),那这个IP和企业的关系会变得微妙起来,华熙生物最近就在跟旗下已离职的夸迪前品牌主理人枝繁繁开撕。
此外,做IP的团队成员大多数比较年轻,不敢“管理”老板,企业家也会经历一个从“拿捏”到“被拿捏”的角色转变。我就会遇到一些年轻同事不敢跟我表达,或者我跟他们互相不理解的状况。这种时候,怎么去平衡,怎么去转变心态也是门学问。
前几天乐鱼网,有人问我在做《思路说》的时候有没有对标谁?我想了想,企业家IP似乎很难说“复制”和“对标”。
如果说一定要有个对标,那倒不如改变身位,去对标一些真正的内容创作者,或者大家眼中的“网红”。
这本来就是一个注意力争夺的时代,“网红”能吸引眼球自有其道理。并不是说非要刻意去模仿他们,而是把视角从管理公司时的“上帝视角”落到做内容创作者的运营视角。
所以说了这么多,创始人到底做不做“网红”,看似只是创始人的个人选择问题,但在这个流量行经的时代,其实是创始人折射到企业维度上,对新流量、新营销、新影响力资产的一种价值判断。
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(CBNData)是上海广播电视台(SMG)、第一财经旗下大消费产业研究机构与媒体型智库,致力于洞察消费行业前瞻性趋势,寻找行业新锐赛道,助力品牌影响力的可持续增长及企业决策效率的提升。CBNData立足多元的跨领域数据库,围绕新消费、新圈层、新方法三大研究方向,面向品牌企业输出行业研究、数据沉淀、信息聚合、营销传播及商业公关等产品及服务,助力品牌影响力的搭建、透传及破圈。